博客专栏

EEPW首页 > 博客 > 即便手机都用上UWB,请不要相信市场爆发像山上的蒲公英一样唾手可得!

即便手机都用上UWB,请不要相信市场爆发像山上的蒲公英一样唾手可得!

发布人:传感器技术 时间:2023-11-13 来源:工程师 发布文章

本文来源:物联传媒

本文作者:银匠


近日,《2023中国室内高精度定位技术产业白皮书》的调研正在进行。


目前已经参与白皮书调研的企业有:

深圳市纽瑞芯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芯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市可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瑞驰博方(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华云时空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全迹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沧穹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市创互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方位角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杭州微萤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市天工测控技术有限公司

杭州品铂科技有限公司

杭州优智联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瀚巍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苏州工业园区优频科技有限公司

乾位智通(深圳)技术有限公司

罗维智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杭州中芯微电子有限公司

成都精位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核芯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暚光科技有限公司

合肥铭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安徽欧思微科技有限公司


UWB爆发的信号已经出现”,这个信号是什么呢?


答案就是手机里面植入UWB芯片的信号已经很确定了


在UWB圈子里,手机里面加入UWB芯片最被业界的人所关注,因为手机都加入UWB芯片之后,就会成为UWB大生态爆发的基础设施。


在苹果生态圈,UWB芯片已经普及;三星也在研发自己的UWB芯片,用于自己的生态圈,这是两个较为封闭的圈子。


UWB要爆发,尤其是在国内,要看华为、小米、OPPO、VIVO、荣耀等安卓手机阵营的进度。


而根据各方的消息来看,高通在明年会推出带UWB功能芯片套片,供手机厂商选择(具体哪个时间节点还待定),高通在手机领域的影响力毋庸置疑。


此外,华为也正在研发自己的UWB芯片,事实上,数年前我们就听到过华为海思要做UWB芯片的消息,后面因为被打压之后,项目搁置了,而最近,我们听到了UWB项目已经重启的消息。(目前已经在用的,比如“灵犀一指”这个方案还是用的国外的芯片)


而MTK与紫光展锐也在积极的看待这个市场,一旦老大哥们都上了,他们也将会积极跟进。


近日,我们的调研名单中新增加了很多企业,尤其是之前有几家很低调的UWB国产芯片企业,开始浮现于市场。


对于UWB芯片玩家来说,大家最关心的是有量的市场,所以,芯片厂商对于安卓手机厂商要加入UWB芯片这个事情格外关注,就算是自己吃不到这个市场,但是跟着整个生态起来,分一杯羹也是很香的。


即便是做IoT行业应用市场的方案商,大家对手机加UWB芯片这个事都很期待,因为手机里的UWB芯片可以扮演标签、甚至是****(手机的性能很强)的角色,这将会给方案商与用户带来更多的方案选择,可以降低方案的整体成本,同时,会释放更多的行业用户市场。


手机都加入UWB芯片形势明朗,然后呢?事情真那么简单吗?


借用去年世界杯上央视解说贺炜的一句话:“请不要相信,胜利就像山上的蒲公英一样唾手可得”。


手机都加入UWB芯片之后,其他的市场要爆发,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举个最直接的例子,iPhone在大约4年前就加入UWB芯片,后面每一代新品都有UWB芯片,但UWB的消费产品也并没有爆发起来。


下面,我们就聊一聊,UWB成手机标配之后,哪些IoT周边市场能够带动起来。


要寻找能够高频次使用UWB这个技术的场景



UWB的三大性能:精准的定位测距+数据传输+雷达


结合这样的产品特性,笔者总结了以下几个场景可以高频次使用到UWB。


1、汽车钥匙。这是UWB技术正在落地的场景,因为在汽车领域,UWB车钥匙相比于蓝牙车钥匙方案在安全方面以及靠近自动开锁方面都有明显的体验提升,此外,汽车的使用频次也很高,全面目前汽车的保有量超过3亿辆,每年新增的汽车数量约3000万辆左右。


2、地铁公交无感支付。在体验方面,UWB+eSE可以做到地铁无感过闸机,相比于NFC或者二维码会快很多,职场人都会经历早高峰与晚高峰,过闸机速度的提升一点,对于职场人的体验会好很多,而在频次方面,根据公开的数据,北上广深这几个超一线城市,每个城市的地铁日均人流量在千万人次左右,全国共40余个城市开通了地铁,预计每天的人流量超过1亿人次。


3、智能门锁/门禁。开锁/关锁,或者是进出小区、办公楼、门禁相信是大多数人每天都会去做的事情,而与UWB结合起来,其场景特点与地铁闸机类似,靠近+身份确认后就自动开锁,会很便捷。


4、遥控器场景。生活中遥控器场景也很场景,最典型的有空调、电视、风扇等,此前,华为演示过“灵犀一指”,笔者也体验过,效果还是很丝滑的。


如果应用场景的频次没有很高,怎么办?



这里又要区分来看,如果这个场景对于UWB产品的需求很强,但是人群可能没那么多,那就是一个小众市场了。


比如说,现在比较火热的割草机器人,虽然在室外,但很多时候也都有遮挡,UWB技术便可以很好地解决精准的定位问题。


有些场景,虽然生活中很常见,频次也很高,但可能对于产品的需求没那么痛,很多人会将这个市场定义为一个“伪需求”的市场,认为就不会有机会,事实上,笔者觉得这样的市场并不是没有机会。


这其实是个非理性的市场,这个市场做得好,也能让UWB应用场景有极大的拓展。


如何理解这个非理性的市场



事实上,消费很多时候并不是一个纯理性的市场,简单理解,就是大众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很多时候并不是定位于“必需品”


生活中很多物件,你买来的使用率可能很低,一年到头都只会用几次,比如扫地机器人、智能音箱等这些常见的IoT消费产品,相信很多人家里都有,但是使用他们的频次有多少?可能并不多。


所以,C端的消费,只要一个新东西,能够在某个瞬间打动消费者,就会有人买单。


对于UWB来说,这样的场景也有很多,笔者罗列几个简单的例子:


1、宠物的项圈管理。猫犬宠物的量很大,加上UWB之后,可以精准的定位,比如猫、狗走丢了之后,可以迅速找到。这个点是需求,但一定要用UWB吗?不一定,套根绳子就能解决。


2、小孩子的看管。比如逛商场、景区或者游乐园的时候,小孩子天性就喜欢乱跑,家长很希望有一个设备,实时知道小孩子的位置,用UWB手环之后会管用很多,但是不加UWB,家长们自己多费点精力,也可以解决。


3、寻物。苹果的Airtag就很典型,找东西是人们日常的一部分,物品加上Airtag之后也能带来一定的便利,但是没有Airtag也不会找不到东西。


类似于这些场景,还有很多,本文就不一一列举。


写在最后



未来UWB普及后,能带来哪些全新的产品形态或者使用场景,这个没有人能预测,作为一个企业如果去赌这样的市场,是不明智的。


那还有一个更功利的方法,那就是选一个对标标的,在已有的市场去主打升级或者替代,很典型的对标标的就是蓝牙。


这样的对标也不是 “你死我活”,更多的可能会一起共存。


因为未来IoT产品并不是看技术,而是看场景,无论是B端的也好,C端的也罢,最核心的都是满足消费者或者用户的场景需求,至于实现这样的场景用什么技术并不重要。


事实上,用户对于价格的敏感度可能会远大于对技术的敏感度,所以在提升性价比的条件下,多技术共存是IoT产品的出路。 


来源:物联传媒

  


*博客内容为网友个人发布,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工作人员删除。



关键词: 市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