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专栏

EEPW首页 > 博客 > 电感器介绍2

电感器介绍2

发布人:电子资料库 时间:2023-03-19 来源:工程师 发布文章


当线圈停止运动时观察针头。这是磁通量静止的时候——“不增加或减少”。


当线圈远离检测环时观察针。

在本次讨论中,我们将通过以下声明使一切变得简单:
您可以通过实验创建几乎任何类型的电感器。您不需要知道任何公式或任何理论。它可以通过简单的“反复试验”来创建。


我承认公式可以帮助您入门,但它不会告诉您要使用的成型器的类型或尺寸或电线的粗细。
最好的方法是复制与您需要的类型相似的内容,然后通过添加或删除转弯来修改它。
通过这种方式,您将能够“达到”电感器并确保您使用了最佳匝数。
这似乎是一种创建电感器的简单方法,但它是成功的。您完成了一个有效的项目!
现在我们已经简化了方法,让我们从理论开始:
最简单的电感器是一圈中间有空气的硬线(空心)。
如果在匝的中心放置金属物体,电感会增加。
如果增加额外的匝数,电感会增加。
如果匝的直径增加,则电感减小。
如果匝数被拉开,线圈的电感会降低。并联和串联电感器 我从来没有在最终设计中将电感器并联或串联放置,但在实验过程中,很容易知道发生了什么。 基本上,它们的行为与电阻器相同。
串联时,电感增加,并联时,电路的总电感减小。


总电感为:10 + 20 + 50 = 80µH


总电感为:10µH


您可以使用以下 Java 模拟计算空心线圈的电感: 当线圈缠绕在金属芯(铁氧体或铁)上时,电感会大大增加。产生的电感将取决于磁芯的横截面、磁路的长度和材料的类型以及许多其他因素。

驱动电感器
有两种方法可以驱动电感器。
1 .正弦波驱动;2.脉冲驱动。
在下图中,电感器由来自驱动晶体管的正弦波驱动:


这纯粹是一个实验电路,因为电感器不执行任何“功能”。电感两端的电压只是晶体管产生的正弦波的再现。它不会产生我们上面提到的“反激”电压。
原因如下:磁通量在循环过程中逐渐增加和减少,尽管该磁通量切断了线圈的匝数,但它不会产生高于施加电压的电压。
如果将另一个绕组(称为次级)放置在现有绕组之上,它将根据次级上的匝数产生更大或更小的正弦波。电感变成变压器 这已在另一篇文章中介绍。
一个看起来像电感器但实际上是变压器的组件的典型示例是“触发变压器”。它有一个大约 30 到 100 欧姆的初级绕组和一个由 1,000 或更多匝组成的次级绕组。
它有三个引线,这可能会造成混淆。启动绕组和次级绕组在内部连接,这将其变成一种称为“自动变压器”的变压器。变压器用于为电子设备供电 - 当连接到“电源”时。
下图显示了一个触发变压器:


如果电感器由脉冲驱动,则施加的电压会在周期中的某个时间点关闭,这会导致驱动电流停止。
在下图中,电感器由脉冲驱动:


晶体管关闭时存在的磁通量立即崩溃,并在绕组中产生与驱动电压极性相反的电压。如果有很多磁通量(存储在铁或铁氧体磁芯中),产生的电压会非常高。
我们不是不劳而获。在第一种情况下,电源电压和电流的乘积产生一定值的存储能量。这种存储的能量从低电压/高电流转换为高电压/低电流。
这种效应可用于从低压电源产生高压。它通常被称为“反激”效应。电感器的输出是非常高的电压尖峰。这些通过二极管并存储在电容器中。二极管防止电容器上的电压反馈到电感器的绕组并使电容器放电。

如何设计电感器?
基本上你不能。
在大多数情况下,您不知道电感器在特定应用中的外观、尺寸或需要多少匝数。
你需要看一个例子。
拆开样品,计算匝数并测量电线的直径。
仔细注意任何特征,例如绝缘层的厚度和类型以及电感器的缠绕方式。
混绕或层绕不会改变电感,但如果需要产生极高的“反激”电压,则任意两匝之间的电压不得高于 80v。
这意味着匝数必须分层缠绕,层与层之间的绝缘性非常好。
如果电感要用在高频场合,磁芯材料必须是高频铁氧体,如F24。
如果你打算复制一个电感,最好有两个样品。一个样品被拆解,另一个用作参考,与您的原型进行比较。

什么类型的电感?
假设您看到了一个需要 10nH 扼流圈的电路。
可以使用任何类型的 10nH 扼流圈(电感器)吗?
10nH 电感器有多少种不同的类型?
你怎么知道要使用哪种类型?
这个问题的答案非常复杂。有许多不同的 10nH 电感器,大多数电路图没有提供足够的信息来让您获得(或制造)正确的类型。
值“10nH”就像说一个电阻是“1k”。它不会告诉您所有您需要知道的特性,例如瓦数或公差。
与 10nH 电感相同。该值不会告诉您它的物理尺寸、绕组尺寸等。
可以通过将粗线或细线缠绕到磁性材料芯上来创建 10nH 电感器。使用粗线的电感会更大,线圈的电阻会更小。
两个 10nH 电感器在连接到某些电路时将表现完全不同。

以下电路显示了电感器的典型用途。
它通过压电隔膜连接。
电感器的坍塌磁场会产生非常高的电压,该电压会传递到压电隔膜以产生非常大的负载输出。
对于 12v 电源,该电压可高达 120v。
如果电感器具有低电阻,则必须在每个周期的一部分期间非常努力地驱动晶体管,以在电感器中产生电流。
如果电感器的电阻(称为直流电阻)很高,则晶体管将不必被驱动得那么硬,因此电路效率会更高。


使用电感器的高压发生电路也会出现同样的情况,如下图所示。
如果电感器具有高电阻,则电路的输出将非常高,并且不必非常努力地驱动晶体管。换句话说,电路的效率会很高。



“Q 因子”
“ Q 因子”或品质因子是指由线圈和电容器组成的振荡电路产生的电压。在下面的电路中,线圈和电容器并联连接,这被称为 LC 电路(并联 LC 电路)。当这个电路被添加到 FM ****时,它被命名为“ TANK CIRCUIT ”。
我们正在讨论的两个组件是线圈和电容器。三极管只是驱动元件,与产生高电压的特性无关。
我们已经解释了当磁通量崩溃时电感器如何产生高电压,这就是为什么 LC 电路会产生高于电源的电压。
生成电压与电源电压的比率给出了 Q 因数。对于设计不当的电路,这可能低至 1 或 2,最高可达 100 或更多。质量取决于产生多少磁通量以及它如何有效地切割线圈匝数。
随着电路频率的增加,铁氧体作为磁芯材料的有效性会降低。铁氧体的最高频率约为 100MHz - 200MHz。在此频率下,空气和铁氧体之间的差异非常小。因此,经常使用空心线圈。


这些只是电感器的一些用途。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让您意识到需要检查电感器的电阻,以确定高电阻或低电阻版本是否会改善电路的输出。
记住秘密。.当电源关闭时, 电感器会产生反向电压:


慢动作显示 电源断开时电感器产生的“反向电压”脉冲。

当在电路中添加电容器时,能量从电感器流向电容器,然后在电源断开时返回电感器,从而产生“振荡效应”。最终结果是正弦波输出。
下面的动画显示了组件之间的能量流动,“中心读数”电压表检测电压:


*博客内容为网友个人发布,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工作人员删除。



关键词: 电感器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